blog
MAIL
DM

底材全面解析:選對底材,噴墨印刷更出彩

*

什麼是印刷底材?

簡單來說,底材(Media/Accessory)就是印刷圖像要「停留」的那一層。它可能是紙張、塑膠、金屬、玻璃,甚至是布料。底材的表面張力、平整度與吸墨性,會直接影響墨滴的展開與固化狀況。

若底材表面太光滑或能量太低,墨水就可能無法附著,造成斷墨、脫落或色彩不均。因此,選擇合適的底材與墨水匹配,是確保印刷穩定與色彩一致的首要條件。

 

常見印刷底材及特性說明

  • PP(聚丙烯)

PP為非極性材料,表面能極低,化學性質穩定且疏水,導致印刷墨水難以潤濕與附著。其表面光滑、摩擦係數小,具優良的耐化學性與耐熱性。未經處理的 PP 紙表面通常需經電暈或火焰處理,以提高表面能並改善墨水附著力。

  • PET(聚酯)

PET屬極性材料,表面能較高,具有良好的尺寸穩定性、剛性與抗拉強度。其結晶度高、化學結構穩定,能承受較高溫度且不易變形。PET 紙表面平整且密度高,提供穩定的印刷墨水附著條件,但在長時間高溫環境下仍可能產生翹曲。

  • PVC(聚氯乙烯)

PVC為極性材料,表面能中等,具有良好的柔韌性與可塑性。材料中含氯元素,使其具備耐化學性與阻燃性,但受熱時易釋放氯化物。其表面細緻且具一定粗糙度,能與印刷墨水形成穩定的機械結合,有助於附著力的維持。

  • 皮革(Leather)

皮革表面具多孔結構,含天然油脂與纖維不均勻分布,吸附性強但表面平整度差。不同鞣製方式會影響其化學穩定性與親水性。天然皮革容易因油脂或蠟層影響印刷墨水滲透與附著。

  • 金屬(Metal)

金屬表面能極高,具有優異的導熱與導電性。表面通常平滑但可能氧化生成薄膜,影響印刷墨水附著力。氧化層厚度與粗糙度會直接影響墨水潤濕與結合效果。部分金屬需經表面處理以穩定表層特性。

  • 玻璃(Glass)

玻璃為高表面能材料,表面平整且化學穩定性強,但非多孔結構使印刷墨水難以滲透。其表面矽氧結構具有親水特性,但若有灰塵、油膜或矽膠殘留,會明顯降低附著力。處理後的玻璃可提供穩定且均勻的印刷表面。

  • 布料

布料具有柔軟、透氣與可滲透的特性,表面為纖維交織結構,能吸收並固定染料分子。聚酯布對熱昇華墨水特別友好,色彩能滲入纖維內部,達到自然飽和與耐洗的效果。

 

不同底材適用的噴墨墨水與應用範圍

不同底材需要對應不同類型的墨水,才能兼顧附著性與色彩再現性。下列表格整理了主要搭配組合與實際應用範圍。

底材種類

適用墨水

應用範圍

PP
(聚丙烯)

環保弱溶劑墨水
LED UV 光固化墨水
水性墨水

展示板、資訊標示

PVC
(聚氯乙烯)

貼紙、廣告布、牆貼、展覽輸出、車貼

PET
(聚酯)

環保弱溶劑墨水
LED UV 光固化墨水

背光片、透明展示、電子面板銘板、玻璃貼

燈箱片
(Lightbox Film)

環保弱溶劑墨水
LED UV 光固化墨水
水性墨水

背光燈箱、商場看板、戶外展示

金屬
(鋁板、不鏽鋼等)

環保弱溶劑墨水
LED UV 光固化墨水
水性墨水

工業銘牌、裝飾板、戶外標示

玻璃 / 壓克力

家飾面板、展示品、廣告牆、藝術輸出

布料
(聚酯布、旗幟布)

熱昇華墨水
環保弱溶劑墨水

展覽布幕、布旗、懸掛布條、軟性廣告輸出

選擇墨水時,除了考量附著性外,也應兼顧環保與耐用性。例如 LED UV 光固化墨水不需溶劑揮發,VOC 排放極低,符合綠色印刷趨勢。

 

底材處理與塗層的關鍵步驟

有些底材雖然價格低、表面光滑,但印刷墨水難以附著。此時可透過 電暈處理(Corona Treatment) 或 塗層塗佈(Coating Treatment) 來提升表面能,使墨滴能均勻展開。

在實際印刷結構中,有些底材上會先增加塗層,以改善墨水的吸附與顯色表現;其上再施加印刷墨水層,形成主要的影像色彩。若應用環境或耐候需求較高,則可再覆上一層後處理液(Vanish),進一步提升防刮性與耐久度。

對於玻璃或金屬材質,印前噴塗專用底漆可顯著增強耐刮力與附著效果。
 

底材決定印刷品質的上限

選對底材,就能讓色彩更飽滿、畫面更持久。不論是高端工業印刷或創意廣告輸出,了解底材特性與墨水搭配,都是提升品質與環保效能的第一步。

隨著綠色印刷與智慧製造的發展,採用高相容性、低揮發、可持續的印刷底材,將是印刷產業邁向高品質與環保並行的關鍵趨勢。

聯絡我們
 Captcha

©Copyright Chromoink All rights reserved.